媒體報道
發布日期:
2020-06-16
新聞來源:
學習強國湖北學習平臺 6月14日
村民在迷迭香基地除草,通過就近務工增加收入
一蓬蓬、一簇簇、綠茵茵,6月份,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小河鎮國慶村迷迭香基地,香氣四溢。
“加上今年擴建的200畝,整個基地共500畝。”基地負責人田雙峰表示,“基地的建立、擴建,得益于中國鐵路物資集團的撬動資金。”迷迭香這個從外地遷移來的“貴客”,因為中國鐵物澆灌的“及時雨”,根扎得更深了。
從項目資金到產業基地,從消費扶貧到民生扶貧,從產業發展到美麗鄉村建設,8年間,中國鐵物不斷創新幫扶方式,多角度發力,為幫扶孝昌縣開出一張全方位、立體式“藥方”。
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。在幫扶孝昌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上,中國鐵物繼續深化扶貧項目,完善帶貧機制,探索出符合扶貧規律、契合發展實際、順應群眾期待的新路子。
用精準項目帶出硬核幫扶
扶貧開發,貴在精準。當地百姓最渴望什么,中國鐵物就幫扶什么。
共商脫貧之策,共謀致富之路。中國鐵物集團黨委高度重視定點幫扶工作,成立專門扶貧工作領導小組。集團多次組織專人到孝昌調研指導扶貧工作,督辦重點項目落實情況。定期聽取責任部門扶貧工作匯報,提出科學有力的方案和措施;選派優秀干部到孝昌縣掛職,全面負責精準扶貧工作落實。
根據孝昌縣脫貧攻堅實際需要,中國鐵物經與孝昌縣充分溝通后,摸清癥狀,對癥下藥,因地制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幫扶資金分配計劃。重點聚焦產業扶貧、美麗鄉村建設、教育扶貧、同舟工程行動、電商扶貧、文化扶貧、宣傳推介等民生急需、助力脫貧項目。
打開《中國鐵物定點扶貧孝昌項目單》,一年一部署安排,資金、項目安排到村,建設進度到月,任務要求到人。一切都按照既定方案逐步實施:開展基礎設施建設,通水修路,依托當地優勢種植香菇、發展香料、開發高標準產業基地等產業,開展基層干部、技術人員、創業致富帶頭人的技術培訓,捐款捐物。
走進花園鎮松華村,村塆基礎設施不斷改善,村容環境逐步變美。村民胡裕衩感激地說,“多虧了中國鐵物駐村扶貧。”
在松華村,中國鐵物2019年拿出10萬元引導資金,修建拓寬村塆道路;拿出35萬元專項資金,修建塘堰護欄和攔水壩,支持美麗鄉村建設;慰問留守兒童,帶領貧困戶家庭參觀武漢科技館等……
今年,中國鐵物計劃投資25萬元,安裝65盞路燈;投資20萬元,實施尹家大塆及周邊道路環境整治后綠色植被恢復項目。
豐山鎮豐春村的桃林碩果累累
用“下沉之力”激發工作合力
在豐山鎮豐春村,沿著419省道兩邊,村民在桃林里忙著修機耕路。“路通了,三輪車就可以進桃林運桃子,方便多了。”村民說。
在中國鐵物所屬華東集團提供的幫扶資金支持下,豐春村改造了桃林,更換了新品種,還改造了當家塘。
“改造桃林,貧困戶每畝補800元,非貧困戶每畝補400元;桃苗每棵補4元。”豐春村支書李光輝說,“目前,村里桃樹都已更新換代。”
享受豐春村同樣待遇的,還有周巷鎮新張村、小河鎮三河村等7個村,他們接受中國鐵物所屬企業一對一幫扶,開展村莊環境、村塆道路、生產用水、衛生設施等方面建設,推動定點扶貧工作進一步往深里走、往實里走。
截至目前,中國鐵物單位和個人共捐贈抗疫款124萬余元,捐贈和聯系捐贈了144余萬元的酒精、口罩、防護服、溫度計等各類防護和生活物資。
用“市場之手”牽引“幫扶之手”
打開中國鐵物央企扶貧館,孝昌大展食品負責人高興不已,“自5月12日開館以來,已銷售馬蹄爽、馬蹄汁、黃桃罐頭等共2000多箱。”
目前,借助中國鐵物央企扶貧館銷售平臺,木耳、香菇、太子米、茶油等孝昌特色產品,正源源不斷走進千家萬戶。
借助中國鐵物創辦的“孝昌味道”網店的“吆喝”,甜玉米、雞蛋、鴨蛋等農產品走進中國鐵物各級食堂,黃泥鴨蛋更“遠嫁”到內蒙古、吉林、河北等省市。
一邊對接市場,一邊連著基地。廣闊的市場前景,讓生產基地生機勃勃。在拓展銷售市場同時,中國鐵物改變“資金漫灌”簡單粗放的“輸血”扶貧模式,注重發揮幫扶資金“四兩撥千斤”作用,撬動孝昌特色產業開發,提升“造血”功能。
扶貧扶長遠,長遠看產業。在韻鶴生態園,串串葡萄青翠欲滴,散發著清新的果香。“在2019年,公司投資2450萬元,新建400畝葡萄基地,豐富葡萄品種,提升葡萄品質。”工作人員介紹。
葡萄基地內,農民在為葡萄苗敷地膜
精準滴灌培育致富“新芽”。新建葡萄基地,中國鐵物給予30萬元的金融扶持,支持企業采取“公司+基地+農戶”經營模式,引導產業與市場對接,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。
在2019年,中國鐵物共投入80萬元,撬動5家農業產業化企業投資3500萬元,吸納貧困戶1200余人次就業,帶動500多戶貧困戶脫貧,使項目所在地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在5萬元以上。
今年,中國鐵物計劃投入200萬元,可撬動9家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2430萬元,吸納就業2000多人次。
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