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報道
發布日期:
2020-07-13
新聞來源:
光明日報客戶端 7月12日
(通訊員 王保良 夏麗均)7月12日下午16:45分,首次從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發往中國的中歐班列,歷經18天逾萬公里行程,滿載1000噸電解銅抵達武漢。中歐班列中塞兩國間實現雙向滿載運行,標志著鋼鐵“絲綢之路”已全面發揮互聯互通、互利共贏效用,將有效促進兩國經濟發展。
中歐班列中塞兩國間開通運營已近10個月,2019年9月24日,由中國鐵路物資集團(以下簡稱中國鐵物)組織承運的中歐班列“齊魯號”首發塞爾維亞,為匈塞鐵路建設運輸專用物資,打通了中歐班列運輸新通道。10月24日班列抵達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時,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·武契奇親自出席接車儀式并致辭高度贊譽。之后,班列多次將中國產工程建設、衛生防疫等物資運往塞爾維亞。按照慣例,由中國發出的中歐班列到達目的地后,均需解體編組等待貨源,但因貨源問題有時不得不輕載返回。
為提高中歐班列使用效率,中國鐵物加強協調組織,其所屬國際集團公司提前謀劃尋找貨源,2019年與塞爾維亞波爾銅業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,包銷其生產的絕大部分銅產品,助力其銅產品出口;所屬供應鏈集團制定了包括報清關、多式聯運的門到門國際物流一體化集成服務方案,幫助客戶降低運輸成本,提高運輸效率。系統內物流業務協同進一步優化了國際物流運輸方案,提升了服務質量和市場競爭力,實現了中歐班列運營模式新突破。
此趟中歐班列從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始發,經匈牙利、波蘭、白俄羅斯、俄羅斯、哈薩克斯坦等國,從中國新疆阿拉山口岸入境,運輸里程約11000公里。據中國鐵物供應鏈集團董事長王渭介紹,采用中歐班列運輸物資可優化海陸空物流分工,其運輸時間只有海運的三分之一、運輸價格只有空運的五分之一。此班列抵達武漢后,物資將通過水路運抵上海。
關閉